「大爺,這是他汀類藥物,您平時得記得吃,一定要控制飲食,尤其是高油高鹽的食物啊!」
61歲的最近王大爺總有胸悶的不適感,檢查結果查出患有:高血脂和頸部動脈粥樣硬化。
好不容易過上兩年好日子,現在卻又因病要戒口,王大爺每日郁郁寡歡。
看著血脂下降緩慢,急性子的王大爺干脆開始自己琢磨起降血脂和軟化血管的「天然方法」。
這一天,王大爺和鄰居閑聊說起這事。
「老王,血脂高就是吃太多了,你不如像我這樣少吃一頓,我每次體檢都血脂正常。」
「‘過午不食’你聽過嗎?早餐午餐吃好,少吃一頓沒啥大礙的,而且這樣就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還能減肥。」
王大爺也是半信半疑,回家后查了資料,還真有這方面的研究。
抱著試試的心態,王大爺開始不吃晚餐,剛開始血脂真的有所下降,于是王大爺又堅持了半年。
然而半年后復查,血脂控制情況很不好,因為饑餓導致的失眠,讓王大爺整個人精神狀態很差。
醫生了解其中緣由后,嘆息:「過午不食對減肥和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但對于老年人來說,這個方法并不可取!」
目前動脈粥樣硬化的具體成因仍然有待進一步驗證,比如脂代謝異常、吸煙飲酒、遺傳因素、肥胖癥、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危險因素均有可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假若你的晚餐包含大量高膽固醇食物,那麼減少攝入的確可以降低血脂,但這并不意味著晚餐是造成這一后果的唯一成因。
而且,對于年長者來說,單靠不吃晚餐來預防動脈硬化不僅不可取,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比如會增加夜間低血糖的風險,腦細胞缺少葡萄糖,甚至還會有頭暈跌倒的可能。
而且,頻繁不吃晚餐容易促進胃酸分泌,導致胃潰瘍的發生,影響營養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長期饑餓,睡眠勢必會被擾亂,老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況也會變差。
《營養與營養學會雜志》期刊雜志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不吃晚餐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吃晚餐人群中,總體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分別增加11%和12%。
該研究還同時做了不吃晚餐、早餐的對比,二者都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但研究數據顯示,不吃晚餐的危害甚至比不吃早餐還要高。
圖源自網絡
很多人認為不吃晚餐可以減肥,但實際上,長久不吃晚餐是弊大于利的。
1、腸胃功能紊亂
不吃晚餐到第二日進食,意味著會有15-18h的時間保持空腹,此時缺乏胃酸膽汁等消化液的刺激,就很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炎乃至胃潰瘍、膽結石等疾病。
2、免疫力易下降
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學會通過調查發現,不吃晚餐會減少蔬菜大豆等食物攝入,從而影響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長期如此易造成營養上的短缺,從而削弱免疫力。
3、影響精神健康
不吃晚餐在晚上容易肚餓,不僅造成身體缺乏能量,神經系統也會因此保持興奮,讓人失眠睡不著。
4、加速衰老
少了晚餐提供給身體的能量糖分就會減少,時間一長不僅容易導致低血糖,也會影響大腦功能。當身體營養不足時,身體也會自動吸收大腸的營養,不僅降低抵抗力,也會加速衰老。
晚餐是最容易被人忽略,但晚餐吃不對卻會帶來一系列的疾病,甚至可能會影響人的壽命。那晚餐怎麼吃才健康呢?一定要牢記以下4點。
1、晚飯七分飽
晚餐肯定是要吃的,但吃七分飽即可,就是感覺胃沒滿,可對食物的熱情已下降了,這個時候就停筷吧。
吃太飽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而且也會影響夜間睡眠。
2、千萬別太晚
晚餐定在下午5點至晚上7點為宜,吃的太晚的話,也會加重消化的負擔。
3、清淡易消化為主
晚餐建議已清淡易消化為主,做到少油少鹽,也可以看白天飲食缺少什麼營養,晚餐適當補回來。
4、飯后適量運動
晚餐后可以適當運動,幫助晚餐充分消化,降低晚餐對睡眠的影響,也對控制血糖有幫助。
不吃晚餐如今成為了很多人的「減肥手段」,但并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老年人,不吃晚餐并不一定能改善血管硬化問題,尤其不要輕易嘗試。相對來說,更建議大家每日三餐規律進食,同時搭配運動,這才是控制體重和降低血脂的關鍵。
參考資料:[1]《65歲男子堅持不吃晚餐,清除斑塊、軟化血管,半年后效果如何?》.家庭醫生在線.2023-12-04[2]《研究揭秘:不吃早餐和不吃晚餐,究竟哪種習慣危害更大?》.國際科學.2023-07-30[3]《人民日報:晚餐與體重和壽命的關系,幸好今天知道了》.
環球風云檔案.2023-09-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