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乾涼散人
編輯丨乾涼散人
海灣戰爭,是繼越南戰爭以后,由美軍又一次主導的大規模戰爭,雖然這場戰爭的中心位于中東地區,對于我國的影響遠沒有越南戰爭強。
但是在1981年,伊拉克從我國進口了大量69-II式坦克,這些坦克被用于1991年的海灣戰爭,下場卻慘不忍睹。它們被美軍擊毀,戰損量極高。
這些坦克的作戰結果讓國際上對中國的軍事裝備產生了極大的懷疑,而事實到底是怎樣的?為了弄清事實,我國專家在戰后親赴伊拉克進行考察,之后更是氣得跺腳。
坦克交易的時間是1981年,正值兩伊戰爭。彼時伊拉克和伊朗正是為了石油爭端大打出手,不可一世的伊拉克自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為了謀求海灣地區的霸權地位,悍然發動了戰爭。
要打仗就要屯備軍事物資,處于戰事中心的兩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向外國訂購充足的軍火,以備戰爭所需。
中東國家的軍工裝備原本并不算得上特別發達,當時的國際局勢還籠罩在冷戰的陰影之下,國家關系與美蘇爭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的軍事裝備必然算的上先進優良,但是價格過高,伊拉克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支付的起,于是伊拉克一方計劃了更加多元的武器清單。
59-II式坦克就在伊拉克的軍備清單之中, 該坦克是我國在六七十年代投入研發的一種坦克,吸取了前代坦克的經驗,比之59式有更加強勢的火力和機動性,是我國用于出口的外貿大單。
伊拉克出手闊綽,一經商定,我國北方工業公司與伊拉克簽訂了坦克的合同,成交了2800台69-2坦克和280輛以69-Ⅱ式坦克為底盤的工程車。
69-II式坦克最大的優勢在于火力更加猛烈,主炮裝備有新型的穿甲彈,射程能夠達到2400米。
并且當時中國投入研發,為了提高精準度和防護力,改善操作性能,還匹配了中國已有的最先進的火控系統還有變速箱。紅外夜視夜瞄裝備、激光測距儀使該坦克有能力去應對復雜的戰場。
泰國的《亞洲防務觀察》中記載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沒有任何一種裝甲車能夠預與之敵了。
再與相同配置的西方坦克一對比,它的單價只有50萬美元,比西方坦克便宜了三分之二。
總之就當時來說,69-II式坦克具有不俗的實力和極高的性價比。中方也根據伊拉克的有關要求,在合同簽訂的短時間內,對于該坦克做出了相應的技術改進,提高了相關的戰斗性能。
在八十年代的兩伊戰場上,這批坦克也不負眾望,接受住了戰爭帶來的考驗,伊拉克給伊朗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他們也發現這款坦克也確實好用,不光操作簡單而且還有兇猛的火力,極其適合士兵們的操作。
一時間,我國的69-II式坦克也打響了自己的名號,眾多國家紛紛向我國求購。于是它成功出口到了泰國、巴基斯坦包括伊拉克等國家,出口量達到3200台,創造了高達十幾個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但是時間來到1991年,伊拉克的領導人野心不減,對于以前戰爭欠下科威特的外債無力償還,居然也打起了攻打科威特的主意。
薩達姆
科威特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除了本國準備抵抗以外,還前往聯合國要一個公道。
美國考慮到自己在中東地區的石油利益,倘若任由伊拉克橫行霸道,結果對自己沒有好處,決定發兵援助科威特。
聯合國安理會也要求薩達姆撤軍,但薩達姆依舊我行我素,太過狂妄,后果當然超出了薩達姆所能承受的范圍。
起初國內也有專家認為伊拉克的軍事實力也不弱,大量坦克和裝甲車的武裝如虎添翼,說不定會重演越南戰爭的景象,未必不敵美國。
但是事實是,在2月底,囂張的伊拉克在面對在多國聯軍的打擊下,還是顯示出了自己的劣態,終究不敵若干國家的海陸空聯合打擊,簽下了停火協議。
海灣戰爭以伊拉克失敗的結果告終,留下了滿目瘡痍的伊拉克,也留下了一串串冰冷的戰爭數據。
由于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對于伊拉克的輪番轟炸,他們把伊軍炸的頭昏腦漲時,才出動陸軍開始進行陸地戰斗。
伊拉克一方還是不敵這麼多有制空權的國家,即使本國軍隊都有豪華的裝甲車,最終很多部隊還是損失慘重,毫無還手之力。
其中也包括來自中國的69-II式坦克。 從十年前的兩伊戰爭到此時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的部隊還留存了1800台的69-II式坦克。曾經它們在中東戰場上所向披靡,此時卻不復往昔。
伊軍損失了多達3800輛陸軍坦克,其中有700輛的69-II式坦克,在短短的時間內便搖旗投降。
這也讓我國看到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對戰差距,曾經對伊拉克實力有所肯定的專家也對此無話可說,難以置信伊拉克居然僅僅堅持了一個月。
還有損失比慘重的69-II式坦克也令人震驚,他們決定親自趕赴伊拉克,搞清楚究竟戰況如何。
專家了解到,當時伊拉克的主力軍為了保存自己的真正實力,僅僅讓本國的陸軍部隊來對戰美國為首的連番轟炸,經過這樣的安排,陸軍部隊在短短四天的地面戰爭中已經損失慘重,無力支持。
而且69-Ⅱ坦克也就主要服役于伊拉克的陸軍部隊,碰上了美國的M1A1坦克。九十年代,M1A1坦克是美國後來研制的第三代主站坦克,而69-Ⅱ式坦克作為我國十幾年前研發的第二代坦克,整整落后了一代,不管是在性能上還是操作技術上都不占上風。
用當時的「下等馬」來對付所謂的「上等馬」,自然存在著莫大的差距。再據統計,約1000輛的69-Ⅱ式坦克在海灣戰爭期間被戰爭摧毀或者被伊拉克軍隊拋棄。
就這對戰的兩種坦克來說,M1A1坦克的成本價有900萬美元,一分價錢一份貨,這50萬美元成本的69-Ⅱ式坦克若能打得過900萬美元,才是一個奇跡。
總而言之,我國的69-Ⅱ式坦克雖然比前代59式坦克有所進步,但是與國外同一個時段發展的主戰坦克坦克對戰,它的一些性能和操作要求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的。
除了我國在七八十年代的一些不可抗拒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干擾,一些研發上的問題也是導致了69-Ⅱ式坦克的落后。
第一個原因是在當時我國技術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起步之處坦克研發的設計指標又定的太高,難免有些差距。在69式坦克研發初期,我國把指標定的太高,結果導致一些關鍵部件的技術和材料有所欠缺,不僅達不成目標,還延長了研制的周期。
如果說當時制定出合適的設計計劃,合理利用前代坦克的經驗,那麼這一代坦克的研制周期就會有所縮短,這對于我國整個坦克研制體系來說都是一大步省力之舉。
第二個原因則是當時我國研發專注于國內,對與整個世界的坦克研發水平預測力度不足。我國的技術是突破了,但是其他國家呢,其他國家也在研發,也在進步。
同一個時期,美國在國內將M60坦克定為陸軍的主戰坦克,蘇聯也在著力于新的T-72坦克,這些坦克比之前的坦克都要優秀,在技術上自然比中國的69式坦克更要先進。
在夜視技術上,美國的M60坦克裝備了被動式的微光夜視技術,夜間觀測距離有500米以上,而69式還是主動地紅外夜視裝置,觀測距離還不到100米。除此之外,還有火炮的口徑和三防裝置,國外的坦克都遠遠領先于69式坦克。可以說,69-II式坦克的研發,在當時它所采用的技術,已經落后于世界水平了。
盡管這樣的戰力技術落后是甘拜下風的,可是短短的一個月損失如此慘重,這樣的疑惑促使專家們繼續深挖。
經過觀察和實地調研,他們發現很多報廢的坦克里面裝在的彈藥絲毫未動,正面并未遭到強力攻擊,都是尾部中彈。
唯一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的就是伊拉克的軍隊在戰斗時選擇了調轉車頭,選擇草草逃命,這樣的軍隊最后在短短的時間內選擇投降倒也情有可原。
戰爭裝備固然重要,但是軍隊軍心以及軍事家的戰術謀略也是至關重要的。
最后,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在越來越信息化的今天,如若不堅持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那麼就只能落后于別的國家。
我國經此一役后,意識到了國內外坦克水平的差距,此后加大對于坦克研發的投入與精力,致力于研發第三代的主戰坦克99式。
99G是99式的最新改進型,是如今我國最先進的第三代主站坦克,與之前的裝備相比,99G裝備有更強大的發動機和火炮系統,炮塔前部還采用了與德國「豹II」類似的設計還裝上了反應裝甲,有極高的防護力。
相信在我國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在未來不必懼怕任何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