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在位41年,諸葛亮臨終才發現他的城府很深
2023/09/26

前言:

歷史總是充滿了未解之謎。三國時期,有一個看似懦弱無能的君主,卻通過自己的智謀在亂世中安然統治長達四十余年。

他就是蜀后主劉禪,一個被后人嚴重誤解的春秋鬼才。本文將為讀者重構史實中的劉禪形象,展現他強大的心計和政治手腕,并解析他如何利用智慧化解種種危機,最終在動蕩年代屹立不倒。

一、天生聰慧 卻被誤解的劉禪

207年,在蜀漢帝國創始人劉備懷中,誕生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孩子,他就是日后繼承大業的蜀后主劉禪。劉備欣喜若狂,將這個兒子取名「阿斗」,寓意其承載著偉大的前程和使命。

然而,劉禪一生中的經歷和作為,與其高貴的身份毫不相稱。在《三國演義》里,劉禪被描繪為一個昏庸無能、拖累大局的君主。但史書記載中的劉禪,其實是一個極具心計,甚至可以說城府頗深的人。

劉禪天生聰慧,童年時已經展現出非同尋常的洞察力和機敏。5歲那年,東吳大將孫尚香突襲江州,欲擒拿劉禪以脅迫劉備。

正在戲耍的劉禪敏銳地覺察到異常,抱住椽木不肯下來,躲過了這場險境。

這個場景似乎預示著,劉禪擁有率先看穿局勢的敏銳頭腦。他年幼時就能準確判斷處境的危險,做出正確的應對。這種超常的洞察力和反應能力,實在不像一個普通孩子應有的。

然而,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人意料。劉禪在劉備手下度過了多舛的少年時光,卻最終繼承了劉備的江山。劉備生前對劉禪寄予厚望,希冀他能成為一代明君。但劉禪登基后,刻意隱匿自己的才干,表現得懶散無為,導致「昏庸」的印象深入人心。

劉禪以隱忍著稱,他的城府深沉,足以在亂世中保全自我。但這又加深了人們對其無能的刻板印象。其實,劉禪天資聰慧,又經歷過種種磨練,本該成就一番大業。

只因時勢所迫,他不得不隱匿真才,扮演一個懦弱的君主,這是他的無奈之舉。若非心思敏捷,又哪能對局勢判斷那麼準確,從而保全性命,最終穩穩坐上帝位。

二、城府深沉 隱忍多年終掌權的劉禪

要知道,劉備晚年之時,蜀國實權已牢牢掌握在謀主諸葛亮手中。

劉備深恐諸葛亮趁機奪權,便在遺詔中留下「嗣子能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句。

劉禪明白,要想在諸葛亮的高壓統治下安然君臨,必須強忍幾年,將實權悄悄收回。于是他表面上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將所有的政事大權都交給諸葛亮。

劉禪深知自己年輕氣盛,一旦與諸葛亮直接對抗,必然難以與之抗衡。諸葛亮功高震主,掌握大權,再加上劉備的遺命,一時之間劉禪極難擺脫他的控制。

所以,劉禪選擇了隱忍。他明白權力更替需要時間,不能操之過急。他表面上裝出一副傀儡皇帝的樣子,將朝政全權交給諸葛亮。表面看是劉禪懦弱,實則是深思熟慮后的行為。

這期間,劉禪靜觀其變,一步步積蓄實力。他收買人心,拉攏權貴,暗中結交自己的親信。李福就是劉禪收服的心腹,最終替劉禪探聽到諸葛亮的真實想法。可見劉禪在諸葛亮手下,一直在細細布局,終于為自己贏得了更大的操控權。

直到諸葛亮北伐歸來,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劉禪才派心腹李福前去探聽諸葛亮的去意。諸葛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這個看似懦弱的昏主,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心懷大局,只待諸葛亮病故便可穩穩掌權。

諸葛亮死后,劉禪果然廢除宰相制度,獲取對朝政的最大控制權。并且他還平定了魏延的叛亂,終于真正成為蜀國的最高統治者。

三、命途多舛 由他人扶持登上帝位的劉禪

劉禪能順利登上帝位,全仗劉備生前的精心布局。劉備的兩個同母弟劉永、劉理都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劉備最終選擇傳位給劉禪,可見劉禪的才能和魄力已經得到劉備的認可。

而在劉禪幼小的時候,他的命運曾多次岌岌可危。劉備起初事業不順,四處流離,劉禪也在戰火中承受著生命的威脅。

長坂坡之戰,劉備大軍潰敗,趙云舍命救下襁褓中的劉禪。趙云左沖右殺,將劉禪緊緊護在懷中。敵軍的長槍利箭緊追不舍,趙云奮力擊退對手,一路殺出重圍,才將劉禪安全帶離戰場。

後來孫權派孫尚香奪取劉禪時,趙云和張飛再次奮勇救駕,使劉禪免遭毒手。孫尚香突襲時劉禪正在江州游玩,還未覺察危險就被孫軍擒獲。

張飛得報后大怒,立即率軍追擊。在與孫軍交戰時,張飛力戰數人,奪回被擒的劉禪,然后配合趙云死戰,才將劉禪救回。

正是有了這些忠心耿耿的猛將撐腰,劉禪才得以在動蕩中成長,最終平步青云。若不是他們舍生忘死的保護,劉禪的命運便要到此為止了。

四、沉穩睿智 41年君臨亂世的劉禪

223年,17歲的劉禪繼承帝位。此后41年,他始終作為蜀漢的最高統治者。這在三國時期亂世頻仍的局勢下,已屬不易。

劉禪給予諸葛亮充分的權力,一方面是有心計,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的遠見。諸葛亮輔政期間,劉禪并非完全不問政事,而是沉穩地行使著統治者的權力。

他賜予關羽等五大猛將謚號,既肯定他們的功績,又暗示了對權力的體察和控制。劉禪也重用姜維等忠心之士,鞏固蜀漢王朝的基業。

在位40余年,劉禪始終保持理性與穩重的判斷力。他不輕舉妄動,與諸葛亮相安無事多年。即使取得大權后,劉禪也沒有貪圖奢靡,而是努力經營國家, 諸葛亮去世后的政局空缺。

劉禪也采取懷柔民心的手段,如賦稅,安撫流民,重用良臣等。他明白要應對亂世,必須獲得人心支持。劉禪的睿智與寬厚之政,使蜀漢民心向背,國力日益昌盛。

這使他得以度過動蕩的三國時代,成為三國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正是因為劉禪的深謀遠慮與英明決斷,蜀漢王朝才能在亂世中屹立40余年。

五、明哲保身 讓劉禪在亂世中長命四十一

263年,蜀漢終于在亂世中覆亡。劉禪帶著家人前往洛陽,正式向司馬昭投降。

投降之后,劉禪表現出對失去帝位的漠不關心,只顧讀書作畫,頗有遺世獨立之態。司馬昭見此,也就沒有加害劉禪,讓他平安地在洛陽渡過余生。

劉禪明白,若再懷念蜀漢江山,定會招來殺身之禍。他選擇隱忍偃旗息鼓,終使自己在亂世中長命至71歲。

劉禪表面上的漠然作態,實際上是精心策劃的一場表演。他清楚, 是種自保的手段,絕不能流露對故國的眷戀之情。

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遺世獨立、高風亮節的隱者。劉禪故作高難的詩書畫賦來顯示自己超脫世俗,對權力不再眷戀。

這讓司馬昭放心,不再懷疑劉禪謀反。

劉禪在洛陽還結交官員權貴,將自己偽裝成遵紀守法的良民。他明白,要在敵國境內安享晚年,就不能有半點越軌之舉。正是劉禪的審時度勢和隱忍政策,讓他在亂世中壽終正寢。

六、結語

劉禪被后人譽為無能的「扶不起的阿斗」,但史實中的他極富謀略,是能夠在亂世沉浮間保全自我的明主。

他善于偽裝無能,臥薪嘗膽多年后終掌大權。他明智地利用能臣,又沉穩地行使君權,使蜀漢延續了40余年。

劉禪超強的心計與智謀,成就了他在動蕩年代長達41年的統治,也使他最終避免被司馬氏所害。無論如何評價,劉禪都是心思縝密、善斷大務的春秋鬼才,在三國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