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永遠不要怕一個無德的老人
2023/09/21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尊重老人,愛護兒童,這樣才能夠共同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老年人的問題被大眾廣泛關注,人們也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許多老人無德無能,他們作為家庭當中的長輩,卻正在肆無忌憚地破壞家庭,甚至是危害社會。

孝順父母承擔父母未來的養老責任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我國宣揚老年人崇高地位的標語隨處可見,

例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老年人專用座,呼吁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的標語等等。

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敬愛的,有很多老人無怨無德、蠻橫霸道、不講道理,對于這樣的老人,我們是該選擇順從,還是該選擇反抗呢?

相信大家都聽過張韶涵的《歐若拉》,每個人都能隨口哼唱兩句,作為知名歌手的張韶涵,在事業最巔峰的時期卻無故消失,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張韶涵的父母。

張韶涵年幼的時候父母并沒有盡到養育責任,但當她功成名就之后,父母卻吵嚷著讓其給自己養老,

并且在公共場合錄制張韶涵的各種不孝順父母的行為,這樣的輿論讓張韶涵陷入了空前的危機當中。

雖然我們無法具體地了解到事件當中的所有細節,但是張韶涵父母的無理取鬧確實可以確定的,張韶涵在付出之后進行了各種澄清,并且講述了事情發展到經過。

這使得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人美歌甜的小女生,在面對無德老人的時候,能夠采取有用的方式解決,并沒有選擇毫無底線地滿足父母的無理要求,也沒有對自己的父母撕破臉面。

一、溫和政策

父母與孩子之間說到底擁有著剪不斷的血緣關系,這一層親情是無法改變的,因此張韶涵在最初也采取了柔和的政策應對父母無理的要求,并不想徹底與父母撕破臉面,

并且讓自己的弟弟出面調解,想找出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法,讓雙方都能夠滿意,畢竟有親人在其中調解,能夠幫助雙方都更好說話。

但是柔和政策并沒有起到根本的作用,張韶涵的弟弟并沒能成功地調節雙方的矛盾,這主要是因為張韶涵的父母根本就不想好好解決問題,只想拿到大量的養老金。

作為此事件當中最大的受害者,張韶涵仍然能夠對父母保持一顆感恩之心,但其父母卻的確不配為人父母。

若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老人,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許多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從自身找原因,認為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所以父母才會胡攪蠻纏,

甚至在家中作威作福,面對這樣的老人,其實大可不必忍氣吞聲,雖然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但也不應該委曲求全,畢竟你的一再讓步,只能換來他們的得寸進尺。

二、明確自己的觀點

當雙方調解不成到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事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勇敢地拒絕父母無理的要求,并且應該將自己曾經受到的創傷明確地陳述出來,不要一味地委屈自己。

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既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他們炫耀的工具。

并且應該明確地亮出自己的底線,讓父母了解到你的底線是不能觸碰的,讓他們知道你也不是任人欺負和擺布的。在面對矛盾和沖突的時候,提前講清楚總比事后彌補好得多。

即使我們與父母之間存在著經歷的血緣關系,也應該建立起明確的邊界意識,不能任他們擺布。當自己的底線被處理的時候,一定要適當地反抗,這樣才能夠最有效地避免許多麻煩的出現。

但是,這樣做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心中必須明確自己應該承擔起哪部分責任,例如經濟上的、物質上的滿足,劃清彼此之間的界限,千萬不能一邊依賴老人幫自己照看孩子。

打理家務,一邊又不準老人插手家中的事物,如果是這樣,那邊不是老人無德,而是你缺德了。

綜上所述,老人的認知能力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下降,有些時候我們應該適當的包容老人,但若是我們真的遇到了無德老人,

也千萬不要忍氣吞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劃分清與父母之間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