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凈灶膛。」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就是小年的到來。由于南北方各有不同,所以小年的具體日期也是眾說紛紜,北方多以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南方則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
小年的到來也意味著年味兒越來越濃,越來越近,大家也要越來越忙了。在我們農村,小年的到來就意味著要開始打掃衛生了,掃塵、祭灶,干干凈凈過個年。
小年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灶神節」、「祭灶節」。老傳統則主要是以掃塵、祭灶為主,不過也還有一些其他的習俗和禁忌。最好是牢記:「吃3樣,做3事,忌4樣」,祈福納祥尊重老傳統!
1、吃灶糖
"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自然是少不了祭灶的。這一天不僅要把舊的灶神畫像換下來,貼上家家戶戶「請」回來的新灶神畫像。還會在灶神像前的桌上供放糖瓜、糕點,所以這天的習俗之一就是吃灶糖。
灶糖并不是只有糖瓜一枝獨秀,其實還有很多品種。我們國家南北地域遼闊,灶糖的做法和形狀也是千差萬別,主要的成分里面都包括了飴糖,吃起來又粘嘴又粘牙。
【灶糖做法】
1、200克小麥加清水先泡24個小時,泡好后挑出壞掉的小麥,剩下的均勻的平鋪在瀝水的篩子上,然后每天記得澆三次水,要完全地澆透,記著蓋上一塊濕布可以保持濕度。
2、第二天麥子已經發芽了,第四天麥子已經長出小麥苗了。
3、第五天麥芽大概有四公分了,也長出了小綠尖,這時候就可以了,不用再長了。
4、連根取出小麥芽多淘洗幾遍,洗好后用料理機打碎。
5、1000克糯米加水泡兩個小時,泡好后倒入電飯鍋中加清水沒過糯米煮熟。煮好后先倒出來降溫,60度的時候把麥芽倒進來攪拌均勻。
6、接著再倒回電飯鍋中,按保溫鍵發酵6個小時。
7、準備一個瀝水的袋子,把糯米飯裝進來擠干水分,殘渣不要了。
8、只要過濾的汁水,接著開始熬糖。先大火煮沸,再轉中火加熱,大概40分鐘后可以熬到有一點點粘稠的狀態,還要繼續熬。
9、這時候就要不停攪動鍋底,不然容易糊鍋,一直熬到稠稠的,大概1個小時后,鍋里已經完全鼓大泡泡了,提起鏟子呈倒三角緩慢滴落就熬好了。
10、也可以用筷子蘸一點放涼水里,能變硬脆就可以關火。
11、先把糖倒出來,不燙手的溫度后就可以上手了,雙手來回拉扯,這一步是個體力活兒,一般在30分鐘左右,可以拉扯出非常白的顏色很好看的紋理,我拉扯了10分鐘就已經沒有力氣了。顏色不是很白,但糖已經變硬不粘了,我直接用刀敲成了小塊兒。最后再撒點熟的糯米粉,我們的手工糖就做好了。
2、吃餃子
餃子在北方人的眼里應該是有特別的意義的,無論是平常還是各種節日,餃子的身影都是時常出現。尤其是在寒冬臘月里,餃子更是頻繁現身。都說「上車餃子下車面」,又或者是「送行餃子迎風面」。總之意思就是出行和送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北方大多都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也是祭灶神的日子,這時候怎麼能少了各種祭拜的食物呢!作為北方的特色餃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拜完灶神以后,一家人還能在一起吃餃子,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和幸福。餃子一直都是美滿的象征,寓意著團圓與美好,吃完也是為家人和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祈福納財!
【雞蛋餡兒餃子】
茼蒿、雞蛋、蝦皮、紅薯粉、餃子皮
1、茼蒿一把洗凈,水開倒入茼蒿焯水一分鐘,變軟后撈出來過一遍涼白開,降溫后擠干水分,改刀切碎裝入大碗里,加一大勺食用油拌勻。
2、5個雞蛋加一勺鹽攪散,起鍋熱油,加一把蝦皮炒香后倒入蛋液,炒成雞蛋碎盛出。
3、一個紅薯粉加熱水泡5分鐘,泡軟后切成小丁,和茼蒿裝一起,雞蛋倒進來拌勻。調味兒加鹽、雞精、生抽、蠔油、胡椒粉、香油,拌勻后就可以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