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是一個多事之秋的亂世,國家分裂,民不聊生。在這動蕩之時,曹操憑借其過人的政治手腕和用人能力,逐步統一北方,建立魏國。曹操的崛起與他從敗盡的袁紹手中吸納大批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官渡之戰是曹、袁兩大集團的決定性一戰。戰前,袁紹聚集了大批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謀士陳琳、崔琰和許攸,以及猛將張郃和高覽等。
然而袁紹不能善用這些人才,反而招致他們的離心離德。最終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更重要的是,曹操取得人心,吸納了袁紹麾下的多位重要人才。正是這批文武雙全的英才,幫助曹操完成北方的統一,建立魏國的基業。
本文擬從三個方面探討官渡之戰后,曹操是如何招降重用袁紹舊部,并通過這些人才成就霸業的。首先,戰前兩軍對比,袁紹麾下集結的各路精銳;其次,曹操如何在官渡大捷后招安人才的策略;最后,這批人才在曹魏政權中如何發揮才干成就大業。
官渡大戰爆發之前,北方群雄林立,其中最強大的兩大集團就是袁紹和曹操。袁紹以河北四世三公的威名,掌握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他打著漢室正統的旗號,得到不少士大夫的擁戴。而曹操則憑借其過人的手腕和政治魄力,吞并兗州和豫州,實力日益增長。兩人勢如水火,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官渡爆發。
在這場戰爭爆發前,袁紹手下已經聚集了當世的許多名士才俊。其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袁紹位居河北,擁兵自重,使不少士人看到一線生機,紛紛投靠袁紹門下,希望能扶持漢室,
這些人中,有兩大名士陳琳和崔琰最引人矚目。陳琳文采風發,被稱為建安七子之一。他為袁紹寫下了號召義軍的《檄豫州文》,一時間名聲大振。文中云:「牛酒浮綠紗,人言代王師。」諷刺曹操伐吳的行為。這篇文章一出,曹操驚得背疽發作,陳琳聲名遠揚。
崔琰為人正直,在袁紹手下擔任軍謀大夫,負責軍國機要。他治軍嚴明,深得士卒擁戴。一次袁紹大宴群臣,崔琰直接責備袁紹驕奢淫逸、不求進取,讓袁紹大為難堪。可見崔琰性情剛烈,敢于直諫。
此外還有三大謀臣,最出名的是許攸,他才華出眾,謀略過人,自負特殊,喜好研究兵法,有「江東先生」之稱。他曾直言其他謀士不如自己,引起眾人不滿。辛毗沉穩厚重,與哥哥辛評一同輔佐袁紹。董昭工于心計,頗有愛之能。
再加上四大名將張郃、高覽、朱靈和牽招等。張郃勇猛過人,一身好武藝,號「小張飛」。高覽力大無窮,為忠勇篤實。
朱靈資政通,善于料敵。牽招深明邊防之術。只要管理得當,這批人才足以幫助袁紹稱霸中原。
然而,好景不長。袁紹威武不能制紂,沉溺聲色,不能開拓進取之心。他嫉賢妒能,多猜忌之心,不能充分使用素有才干的謀士和將領,反而疏遠他們。無怪乎後來許攸叛變,董昭離去,高覽歸順曹操。這已埋下袁紹失敗的伏筆。
公元200年農歷正月,兩軍總計近20萬人在官渡啟動了殊死決戰。曹軍雖然只有8萬,但士氣高昂,將士們都要求第一個沖鋒。張遼強橫過人,被稱為「奮威將軍」;許褚勇猛無匹,人稱「子龍」。
曹操親自坐鎮大營,以逸待勞。
而袁紹自恃兵多糧足,采取標兵百萬、深溝高壘的防御戰術,意圖消耗曹軍軍心。兩軍對峙三個月后,山東驟降大雪,天寒地凍,袁軍凍餓不堪。于是曹操決心發動攻勢。
戰斗異常慘烈,曹軍雖然奮勇當先,但敵眾我寡,塞弓勁弩如雨點般射來,殲敵無數。曹操見勢不妙,親自上陣沖鋒,險些被敵軍擒獲。張郃救駕有功,一鼓作氣擊潰袁軍左翼。高覽也力戰袁軍猛將文丑,兩敗俱傷。
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之時,許攸叛變,指點曹操火攻烏巢,袁軍大亂。曹軍趁機追擊,將袁軍擊得人仰馬翻、丟盔棄甲。袁紹只得灰溜溜東撤,其氣勢已挫。曹操獲得重大勝利。
戰后,曹操立即招攬人才,先是重金禮聘陳琳和崔琰。陳琳任職祭酒,負責起草檄文;崔琰主管選官,力行廉政。曹操明白,想要一統天下,單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實文臣治國之術。
再者,他招安許攸、辛毗和董昭等人。盡管許攸張揚跋扈,曹操仍委以重任;辛毗穩重,用之建白;至于董昭更是任用無虞。
掌握人心,勝過打仗,曹操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最后,曹操招降了張郃、朱靈等猛將。讓他們重新燃起為國效力的豪情。正是人才濟濟,曹操方得以在鴻溝之戰一舉擊敗呂布,平定河北諸侯,最終稱王稱帝。
曹操招納到的各路英才,在曹魏集團中大放異彩。建安年間,陳琳、崔琰等人建言獻策,張郃、朱靈立下汗馬功勞,曹操平定北方諸侯有賴于他們的助力。曹丕穩定政局后,進一步 了牽招鎮守邊疆、董昭守徐州等,發揮他們的專長。
在後來的魏蜀對峙中,張郃更是擔綱大任,多次擊退蜀軍,令曹丕贊嘆不已。此時,辛評、荀彧等老臣也積極輔政,使曹丕順利取代漢獻帝,建立魏王朝。正是這批人才的加入,使曹魏在三國鼎立之勢中最強大。
曹丕稱帝后,他們繼續發揮余熱,曹叡時期,魏國由盛轉衰,仍有陳羣、費祎等忠心耿耿守護國家。直到最后一位皇帝曹奐,都還有杜預、司馬懿等大臣輔佐。可見曹操識人之明,為魏業積累了深厚的人才后備軍。
毫無疑問,沒有這批人才的加盟,就沒有曹魏一統北方的偉業。正如后人所說,曹操的伯樂本領,才成就了這批千里馬的華夏傳奇。
官渡一戰,曹操不僅獲得勝利,更統一了北方。
他超前的眼光和識人用人之能,才是決定性因素。這也啟示我們,一個英明的領袖,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才。曹操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他能在三國時代稱王稱帝,一統北方,其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