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廣州海邦外街22號的住房外,又有人來「打卡」了。
早些年,由于身為房主的梁蓉(化名)拒絕1760萬元的拆遷款,成為著名的「廣州最強釘子戶」。
其實,這1760萬在2010年很值錢,甚至可以買多處住宅了,但梁女士絲毫不動心,和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斗智斗勇。
最終把上訪的5波工作人員全都氣走了。
按理來說,她的房子又老又破,只有13坪,就連其中的4坪也屬于違規建筑,也就是說合法的面積只有10坪,但她就是不愿以1760萬來換取這所舊房子。
當她的故事被多家媒體報道后,很多人都說她太糊涂了。但她卻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的房子很有優勢。
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的房子究竟怎樣了呢?
2020年初,很多旅客都來到海邦外街,現在,她的房子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所以,總是被省內省外的人爭相拍照。
盡管她再怎麼驅趕,對方也會趁著晚上的時候過來。
甚至還有人在這里丟放垃圾,讓她一度苦不堪言。
但這些局面都不是她所預想的,曾經,她以為政府會拿著翻倍的錢數3500萬元找她協商,因為她勢在必得。
不過,最后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她依舊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多家媒體的采訪下,
處處透露著是對方給出的「回饋」太不合理了。
但曾經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已經給她開出了天價,此外,還說別的地方的海景房隨她挑選。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2010年初,負責拆遷這項工程的政府門口來了很多村民,他們熱情地說要響應號召,將自己的老房子拆遷。
原來,由于第11屆亞運會要在廣州舉行,為了給老外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政府根據政策決定對珠海永沿岸的20多戶老破小房屋進行拆遷。
所以,他們給出了兩個政策,其一是為大家置換約24坪的海景房,其次,再給予每坪10萬的拆房補貼。
按理來說,這里的房子幾乎連賣都賣不出去,更別說有人能給出這麼優惠的條件了。
所以村民們很早就趕來了,一一簽下了姓名。
可就當工作人員核對信息的時候,才突然發現少了一戶人家,經過核驗,他們才知道這戶人家姓梁。
當三名工作人員走訪了梁女士的家后,才發現事情是有多麼的棘手。
看到工作人員上門,梁蓉沒有笑臉相迎,反而是臉色不太好的說:
「我是不打算搬的。」
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李嬌(化名)耐心地詢問她原因,后來才得知,她比較「念舊」。
因為住這里久了,有很多和父母生活的軌跡,所以她不想破壞曾經的回憶。
原本聽到這里,工作人員是有一點理解的,但當聽到她的其余觀點后,馬上就納了悶。
梁蓉說,她除了這里,不想再去別的地方,因為政府置換的海景房太「奇怪」了,房子的構造不太適合自己。
經過耐心地溝通,李嬌才得知了她不喜歡三尖八角的房子,反而是喜歡很傳統的方方正正的房子。
看到這里,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總感覺事情肯定會順利解決的。
于是告知梁蓉,會匯報政府給她挑選一戶達到要求的房子。
第二天,工作人員又上門了,看著對方還算和藹,梁蓉答應去看新挑出來的房子。
哪知道,剛到那里她就開始心情低落:「我的身體不好,住這里會不習慣的,還有不太喜歡這里的裝修風格。」
大家在疲憊中盡顯無奈,要知道,這所房子的地域是在海珠區的寶港大道,無論是從環境還是地理位置來說,都是十分優越的。
但她很堅定自己的說法,對方只能重新換房子。
一天下來,梁蓉一處也沒看上,要不是說風水不好就說構造有問題。
那麼她所說的,真的是發自內心的看法嗎?
根據梁蓉的信息,大家都知道她和父母是在后期才搬過來住的。
她的父母早些年有以打漁為生的經歷。那時候的梁蓉雖然才七八歲,但在天氣適合的時候總是會和父母趕海或者出海。
那時候的年代,工具等還沒有那麼先進和發達,所以一家人也是常常忙碌,但看不到太多的效果。
后期,他們貧窮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每次出海的時候,梁蓉的父親都喜歡看日歷,說是要挑好一點的日子出門。久而久之,梁女士也對這些方面的東西耳濡目染。
至于看重風水,主要也是和父母學習到的。
到了后期,廣州興建了很多的工廠,這一家人為了找到重新謀生的辦法便來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方。
這里是梁父梁母特意挑選的,說是這一地域還不錯,以后的運勢應該會好很多。
二老從這里租房住下來后,就開始進廠打工了。
在工作上,他們兢兢業業地上了幾十年的班,最后花了錢將這里買了下來。雖然只有30平,但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的,還算幸福。
后期,等二老都退休的時候,梁蓉也開始進廠打工了,所以他們在這里住了很多年。
雖然房子都已經破敗了,但從來沒有裝修過。
當工作人員了解清楚后,發現可能梁蓉是真的看中風水問題,又重新給她選了其余的置換房。
梁蓉也很樂意的和大家挑選,但當她看了下來,總是沒有一處滿意的。
其中在珠江區有一個叫做海城花園的地方很不錯,很多人都想買,但由于價格太高,很多人都可望而不可即。
2010年,那時候的廣州房價沒有現在那麼高,不過,當時這個地方,房價已經是17萬/坪了。
政府想著,梁蓉再怎麼樣總會滿意的,不料,她以對面就是醫院的太平間為由,說是會影響自己的運勢,所以不想要。
后期,當這兩撥人都一一「落敗」后,上一級的領導出面了,給梁蓉做思想工作:「這里的房子很不錯,大家想買都買不上,況且醫院的太平間是在內部。」
但梁蓉絲毫不退讓,就堅定自己的說法,領導也很無奈:「醫院和這里離著這麼遠的一條街道,沒有理由會影響運勢。」
但梁蓉還是不答應,要麼說住著不舒服,要麼說采光這些不適合。
領導也很無奈,于是重新派人給她「找房子」。這已經是第三波工作人員了,領導告知大家,無論怎樣也要想辦法搞定這件事。
于是,大家又挑選了更好的地方,位置在海珠區的梅園,不僅和荔灣區緊鄰,背后就是金沙灣,可以說,就算普通人花再多的價錢,也不一定能搶到。
梁蓉繼續出動,但她在和工作人員交談的時候,依舊談到了采光不行。
還說面對著河岸,會加重自己的風濕病。
迫于任務,工作人員繼續帶她挑選。司機恭恭敬敬地開著車,在副駕駛的她也顯得格外地純樸。
但又是一天下來,當他們把整個區域的安置房都看完了后,梁蓉還是沒有中意的。
在高檔的地方,她表示沒有電梯,上樓會很費勁。要麼就是說那些豪華的地方住宅太高了,寧愿要低一點的,但便利的。
此前,她早已看完了符合這一要求的房子,但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